到底啥是“管城”?
管城,今天主要指郑州市管城区,它位于中心城区的东南部。
在郑州,提到“管城”二字你会想起啥?是商都城墙、文庙、城隍庙等历史古迹,是书院街、唐子巷、代书胡同等市井老街,还是小吃、糕点、牛羊肉等特色美食?
“管城”的名字缘何而起?未来的管城,会发展成啥样?听郑说。
“管”比“郑”还早二百年在西周众诸侯国中,管国立国较早。
公元前1045年,武王伐纣灭商后,为控制商朝遗民,就把商纣之子武庚封于殷都;然后,武王又在殷周边封他弟管叔、蔡叔、霍叔为侯,以便监督武庚。
管叔所在的封地,便是管国。管国都城依固有城墙而建,而这老城墙,即是商代第一个都城——成汤亳都的城垣。
周武王去世后,其子成王继位。但因成王年幼,周公摄政。管叔、蔡叔对周公不满,以“周公意在谋取王位”为名,联合武庚与东方的徐、奄、薄姑等国发动战争。
于是,周公调大军东征,花了三年时间,平定了武庚与管、蔡之乱。管叔被诛,管国灭亡,管都被贬为管邑。管叔子孙风流云散,春秋时的齐相管仲,就是管叔后人。
过了二百多年,周宣王时期(公元前806年),桓公的郑国才诞生于陕西。而后,郑武公随周平王东迁,直到郑庄公主政,才定都新郑。
所以东周时期,管地先后属郑国、韩国。
从管县,到“撤县入州”秦始皇“一统天下”,推行“郡县制”。管城当时置“管县”,属三川郡(三川指黄河、伊河、洛河)。
西汉初年,管城属故市侯国。公元前112年,侯国废,管地被并入中牟县。
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,管城县又独立出来,隶属管州。大业二年(606年),废管州,改称郑州,治管城县。
此后,郑州先后称管州、荥阳郡、但治所基本设在管城,直至五代。
在宋代,因郑州短暂被废(1072年-1085年),管城县曾直接隶属于开封府;金贞佑四年(1216年),管城县被改为故市县,直至元初复名管城县,仍属郑州。
明洪元年(1368),废管城县入于郑州。“管城县”这个名词完成历史任务,管城开始作为郑州一级城区而存在。
从郑州主城到回族区从清代到民国,管城一直是郑州的主城区。在乾隆《郑州志》的插图中,可以看出,那时候郑州的城区,基本就是今天的管城老城区。
民国时期的郑州政府驻地,都分布在管城区的各个街道。
西方传教士,也把郑州第一座教堂——浸礼会教堂(菜市街)、第一家现代医院(华美医院),建在了管城。郑州开埠后,日本也曾在管城的东三马路设立领事馆。
1948年10月,郑州迎来新政权。1953年1月,为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,河南省第一个区级民族自治政府——郑州市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。1956年,回族自治区更名为金水回族区。1958年8月,金水回族区与陇海区合并为管城区。
1966年,管城区更名为向阳区。1981年11月,向阳区又变为向阳回族区。1983年7月,向阳回族区更名为管城回族区,至今未变。
管城区为啥回族多?数据显示,管城区总人口57万,其中回族有2.3万人。为啥管城区有这么多回民?
据说,管城回族的来源有三支:一是唐朝军队平叛安禄山兵变后留驻郑州的穆斯林人,二是北宋时留住郑州的阿拉伯使节和商人,三是元军攻克郑州后,封给合丹作食禄之邑,合丹带来一批回族人在郑州成家立业。郑州的回族基本形成于元朝,也是外来民族与汉族相互融合的产物。
如今,在服装、外貌、生活习惯上,管城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正慢慢减少,除了一些特殊的宗教习俗。大家在一起和谐共处,其乐融融。2005年,国务院还授予管城回族区“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”奖牌。
管城的美食,也大多与回族有关回族常以牛羊肉为食,自然就能把这些食材做得新鲜美味。
想吃大餐,从顺城街的老店西兰轩,到商城路的马骉食府,都能让你大快朵颐。
要涮锅,京馆涮、京豫马四,走起。
想吃鸡,眼镜鸡、胜利鸡、郭记烧鸡,提起来都垂涎三尺。
吃早点,豆沫油茶胡辣汤,都能找到,羊肉汤、丸子汤、原油肉,一样不缺。
下班回家,掂一只五顺斋烤鸭,再捎点丹记元宵和赵记糕点,美了很。
以上美食,有一个共同特点,都是清真了。
管城的忧伤与转型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,郑州开始拉大城市框架,在老城北侧设立了行政区,西侧设立工业区,开建大型国有工厂企业与市级行政单位。
而与此同时,管城似乎被时代甩在了身后,经济、商业、文化氛围不可与其他区域同日而语。
商业上,只有大十字街的红旗大楼,还能唤起部分老郑州人的时代记忆;医疗设施方面,一分院、三分院的实力远不及其他区知名医院,教育资源上,只有创新街小学还稍有名气,甚至连一所重点中学都没有。
诸多历史文化遗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,也没有得到应有保护:文庙年久失修破败不堪(2004年才进行全面修复),城隍庙被中专学校挤占部分用地,商都城墙无人护理放任自流……东西大街、南大街、书院街、唐子巷等老街区的历史风貌荡然无存。
一时间,老管城留给世人的印象就是,破败、拥挤、杂乱无章……
好在2016年开始,相关部门意识到了老城区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,并出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时代需要,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拉开序幕。书院街、唐子巷等片区,开始进行拆迁,商都历史博物院与郑州考古研究院投入施工。
一边是推倒重来,一边是就地改造。近年来,随着商城路、东明路等道路施工改造,以及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深入,管城的老街巷,也正在发生着不小的变化。
然而,管城要想迎来翻天覆地的大变化,估计还要等商都历史文化区的建成了。
管城未来:商都历史文化区商都历史文化区,是郑州重点建设的四大历史文化片区之一,也是管城今后的工作核心。
老管城相关文化遗产特色鲜明、类型丰富、数量众多:商都城墙、东汉文庙、北魏夕阳楼、唐代管城驿与开元寺、元代北大清真寺、明代城隍庙与天中书院、清代州衙与民居、近代教堂与学校……还有李诫故里、子产祠、魏巍故里等众多名人遗迹。
这些历史文化,都极具产业发展价值,相信通过文、旅、商元素的有机融合,这里将会打造成郑州的“国家中心城市文化名片”与“国际商都城市会客厅”。
-END-
郑子蒙:80后,生于郑州管城唐子巷。“郑说”创始人,城市记录者,网易新闻·网易号家乡特色内容签约作者,关注城市文化与社会发展。
转载、商务、合作
进老郑州群与城市文化群
请加主编微信
往期精彩回顾
文创,有内涵
城记,有情怀
言论,有态度
观察,有深度
人物,有个性
往事,不如烟
趣谈,有味道
经历,有故事
排名盘点,有角度
郑说,最懂郑州的城市记录者